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市消费品市场带来巨大影响。据市商务局的分析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1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位列全省第六。全市社零总量居杭州、宁波、温州后,位列全省第4位,呈现消费降幅逐步收窄、线上消费平稳增长、生活必需品消费刚性增长等特点。
餐企各显神通,商超销售回暖
从限上销售和区域看,限上销售低位运行,且各区域差距大。第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6亿元,同比增长-2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限上批发业和限上零售业同比分别增长-12.3%、-22.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和4.7个百分点。从区域看,限上社零兰溪-7.7%,名列第一;东阳、婺城、义乌靠后,增幅分别为-39.1%、-28.8%、-27%。限上批发业有浦江、开发区、兰溪实现正增长,增幅分别为178.8%、9.6%、4.1%;永康、义乌、东阳靠后,增幅分别为-32.5%、-31.4%、-27.1%。限上零售业磐安10.6%,实现正增长;东阳、浦江、婺城靠后,增幅分别为-33.8%、-28%、-25.7%。
限上住餐业复产缓慢,餐饮企业各显神通。第一季度全市限上住宿业、限上餐饮业实现同比增长-60.1%、-53.9%,位列全省第9。据监测统计,我市10家住餐企业实现营业额0.28亿元,同比下降64.71%。我市虽在3月中旬逐步有序恢复堂食,但仍受疫情影响较大,一些餐企纷纷加入外卖行列,销售情况有所好转,比如市区国贸景澜大饭店在此前从未有过外卖配送服务,在自2月中下旬开启“线上下单、无接触自提”的服务之后,销售额节节攀升,当时便可日接百余单。
受政策激励影响,汽车提前释放销量。全市一季度限上企业汽车类零售额50.91亿元,同比增长-30.1%,较1—2月收窄7个百分点。记者从汽车4s店了解到,一方面由于年前订车的部分市民后推提车时间,使得3月同比-18.5%,较2月同比提高53.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政策激励影响,3月底客流明显增多,各汽车经销商的“花式”营销让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转化为新车订单。
超市销售平稳,百货销售回暖。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商务部门积极协调商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帮助商超打通货源运输赌点,创新服务方式等,保障重点民生商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为市民创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市区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表示,超市的“半日达”配送板块每日粉丝量都在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为疫情期间尽量少聚集而影响超市到客量的损失,线下客流萎缩,同城配送或成线上拓客新渠道。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销售16.78亿元,同比增长4.71%。随着百货业的全面复工,各大商超也开启数字化转型模式,抖音引流、直播带货,销售情况较2月有所回暖。3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服装鞋帽类销售3.38亿元,同比增长-28.9%,较2月同比提高18.5个百分点。特别是化妆品类1—3月限上企业实现销售2亿元,同比正增长3.8%,较1—2月提高19.4个百分点。
抢抓消费机遇,培育消费热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14.64亿元,同比增长13.3%,较限上零售额增速提高37.1个百分点。全市网络零售总额达500.9亿元,总量名列全省第二。但是,纳入社零统计的电商企业及传统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的销售额只占全市网络零售总额的2.92%,因此销售数据有所分流。
“在有力帮扶商贸企业,组织实施好促进消费回补的前提下,我市消费市场长期稳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抢抓恢复机遇和消费需求变化的机遇,加快消费市场恢复速度,比如将陆续开展推进油品消费、创新汽车消费、打造美食节促销、文化旅游特色消费等活动,积极组织重点百货、超市、购物中心、专营店开展各类促销活动。
此外,还将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消费活动,构建“境内+境外”消费市场,突出“出口产品转内销”以及内贸自主品牌开拓国外市场,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热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