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峻,截至4月底,全球已累计确诊300万例,死亡超20万,对人类生存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而感染者除了典型的肺炎等呼吸系统症状外,还伴随多组织多器官的其它多种症状,其原因很可能是存在其它病原体的共感染或继发感染。确定共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对于对症治疗和用药指导尤为重要。但是,如何做到对临床样品中共感染的多种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同时进行快速、无偏向性的检测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119校友)课题组新近发展的基于转座酶的TRACE (Transposase assisted RNA/DNA hybrid Co-tagmEntation)建库测序技术,能够快捷地检测与新冠病毒共感染的潜在病原体。TRACE技术不同于繁琐、耗时久的传统RNA-seq建库流程,所有步骤均在一个试管中完成,建库总时长小于6小时,操作时长不超过2小时,将原来需要数天完成的程序降低到半天;同时,TRACE技术能够避免RNA材料的损失,缩小RNA起始量至纳克级别,降低建库成本,实现了简便、快速、灵敏、高效的RNA建库测序。TRACE技术可用于对鼻咽拭子、痰和粪便等样本的建库,使得临床样品中新型冠状病毒RNA基因组和共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的检测更为便捷,有望在临床上为定制个性化诊疗策略提供帮助。
这项工作(“病毒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的开展离不开国家和学校的支持以及团队协作。该应急项目还包括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刘翟课题组和武汉希望组的成员。此外,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关键试剂。目前,项目组已将该技术试用于临床样品的RNA文库构建和病毒检测,并将TRACE技术应用于首批病人咽拭子样品的宏基因组测序。伊成器课题组正在利用临床样品进一步优化TRACE技术,以快速实现更多临床样品的共感染病原体的检测和分析,为新冠感染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助力疫情防控取得更多进展。
研究组介绍
伊成器:
2001年从浙江金华一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学习。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双聘)研究员。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得者。荣获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奖突出贡献奖(35 周岁以下)、OKeanos-CAP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
实验室研究领域:
伊成器研究组致力于核酸修饰检测新技术的开发与核酸修饰分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体现在 1)发展了5-甲基胞嘧啶及其氧化产物的化学标记技术,解析了其高清图谱;2)发现了信使 RNA 中假尿嘧啶与1-甲基腺嘌呤的新型 RNA 修饰,建立了其组学检测技术,鉴定了其修饰酶;3)揭示了 AlkB 家族核酸去甲基化酶和 NEIL 家族 DNA 修复蛋白等重要核酸修饰蛋白的底物识别新机制。这些进展为核酸化学修饰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丰富了表观转录组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