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同源,山同脉,人相亲,地相连。夏日烈阳下,东阳江江面波光粼粼,江面上,义东大桥舒展出迷人的线条。而在崭新开阔的桥面上,各种车辆畅快通行在义乌“这头”与东阳“那头”。
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谁能想到七十年后的今天,行走在东阳义乌之间是如此的方便呢?那时候,宽阔的东阳江横亘在如今的义乌何宅村与东阳的后上田小区之间,人们想要去对面,只能靠一座随时都有可能被大水冲走的小木桥。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两地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密切,在政府的支持下,义乌与东阳两地的百姓,自发筹集资金,建起了一座水泥桥。这座只有双向两车道的水泥桥,被命名为何宅大桥,在此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这座桥为推进义乌与东阳,尤其是义乌廿三里街道和东阳白云街道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桥的承载力,成为制约两地交通发展的瓶颈。
“桥头放着两个石墩,货车是开不过去的,只能让小汽车通过,然而只要小车稍微多几辆,道路就堵起来了。像我们小区的人,去廿三里街道买东西,或是从廿三里高速口上高速去杭州、上海,桥这么窄这么堵,那路上肯定就浪费很多时间了。”东阳后上田小区的居民陈奎浩感慨道,“要是从其他地方绕着走,又要增加几公里路程。”
不仅仅是东阳的百姓,义乌的老百姓,也是盼望这里的交通能够得到改善。义乌何宅村村民何新法表示,从何宅村到东阳城区,只有七八公里的路,而到义乌城区,路程得翻一倍。有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去东阳城区那边看病就医,或者购物消费。因此,这座桥的路况好了,他们也能省不少心。
面对群众的呼声,2019年下半年,义乌和东阳积极对接,共同探讨义东大桥建设的可行性。很快,双方就敲定了义东大桥的建设方案——总投资2500万元,义乌和东阳各出资50%,由义乌负责建设,总长235米,宽度25米,双向四车道,两侧各有一条非机动车道。去年10月,项目动工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义东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几乎没遇到障碍和阻力,可见两地百姓对于这座大桥的欢迎程度之高。
得知义东大桥建成通车的消息,浙江维雅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朱丹显得非常开心。“我住在白云街道,厂办在廿三里街道,每天两头跑。原先从住的地方到厂里,要从青口圆盘那边绕,再加上车多路堵,算下来得四五十分钟,现在义东大桥通车,从东阳走的话,我估计十五分钟就行了。”朱丹告诉记者,“对我们做生意的来说,更重要的是物流,像我们有很多货都是要在两地之间运转的,桥一通,那省下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
东阳义乌两地,自古交往极为密切。义东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拉近了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完善了两座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格局,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东义同城化效应,有利于两地加快要素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东义同城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